“一县一园”撑起万亿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广东将推动“一县一园”建设,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每个县域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当前,惠州持续用力打造“3+7”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7个县(区)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力争到2025年,三个国家级园区工业总产值合计超过万亿元、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超过5000亿元。
近日,大金空调华南生产基地项目在惠州市博罗县动工。这是大金空调在华南地区建设的首个生产基地,也将成为大金集团在国内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营业额可达70亿元。
(资料图)
今年以来,惠州这座“万亿工业大市”喜讯频传,制造“雄心”万丈。2月,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3月,亿纬锂能第三十、三十一工厂在仲恺高新区投产……
大项目来了,一个接一个地来了。惠州如何接得住、接得好?
当前,惠州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7”工业园区,支撑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发展。在千亿园区的加持之下,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曾汉廖钰娴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梁维春(除署名外) 统筹:何山罗锐
打造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
在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产业工人忙碌在生产一线。在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园,已经建成先进的动力电芯、动力电池Pack、3C消费类锂电池、SMT等智能制造车间,有8家欣旺达全资规上企业。
近年来,欣旺达能源项目接连落地博罗。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园去年实现总产值119亿元,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50亿元,有望成为华南地区产业链完善、配套能力强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随着欣旺达、正威、华达等“链主”企业的落地,博罗县聚焦智能装备产业领域,以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铜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突破口的“转型行动”渐渐“显山露水”。
博罗县东邻惠城、西接增城、南连东莞,区位优势突出。在当地人看来,“博罗不缺资源、不缺机遇,缺的是大平台、大项目。”当前,博罗将工业园区作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集中力量打造千亿级工业园区,形成了发展的合力。
近年来,惠州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同时,7个县(区)对标先进、各展所长,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从散到聚、从小到大,惠州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去年,“3+7”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30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66%。
在工业园区的提质增效下,惠州去年工业投资完成1397亿元、增长42%,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1万亿元。
作为县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各大园区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建设1—2个“领头羊”项目,打造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比如,地处中心城区的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5G智能)、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地处惠东县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助力临近的大亚湾石化区延长产业链;作为生态功能区的龙门,重点发力医药与生命健康、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
一个园区集聚13家世界500强企业
工业园被誉为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在惠州,3个“国字号”园区为稳经济、促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其中,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仲恺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33位,分别成为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
作为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仅用3年时间,已聚集了近百家电子信息企业,正向先进的现代园区迈进。
今年5月,总投资约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大亚湾开工。中国海油和壳牌集团两大巨头在惠第三度联手,拟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乙烯裂解装置之一。
“中海壳牌项目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亦是化工产品消费的主要地域之一。”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壳牌”)总裁唐令力表示,三期项目建成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
综观全球,美国休斯敦、新加坡裕廊岛等世界级石化基地都经过数十年沉淀。作为一座年轻的石化区,大亚湾在对标世界一流中寻找路径,已跻身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全省唯一)。
在大亚湾石化区,还有一个世界级石化项目正在施工。今年2月,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大件重型设备提前完成吊装,其大亚湾研发中心破土动工。
沿着石化大道中一路前行,一系列化工新材料企业映入眼帘,勾勒出一条从炼化到新材料的产业链。壳牌、中海油、LG化学、巴斯夫、欧德油储……前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13家之多。去年,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的大亚湾石化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25亿元。
今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其中,石化项目共有15个,总投资超2900亿元。在15个项目中,8个来自惠州市。惠州通过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从上游往下游延伸,将发挥“乘数效应”,把绿色石化产业最大价值释放出来。
“产业集聚是石化行业的特点。”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纪红兵表示,国际石化巨头青睐广东、看好惠州,说明这里石化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集聚效应,具备与国外同台竞争的能力。
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作为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之一,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今年5月,台塘东路、英潼大道、松岭大道和科创大道4条道路全线通车,产业园的交通干道网络日臻完善。
在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一横一纵”交通主干道预计于今年三季度陆续建成通车,届时从产业园到市区江北只需10分钟;在惠阳(象岭)智慧科技园,惠阳以“产城人”融合理念打造工业园区,增补了多项城市功能,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吸引深圳优质项目落户……
不同于以往的“零敲碎打”,各县(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在园区周边配套公共服务、居住等生活空间,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土地价值,推动园区向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新城发展。
一条条交通道路不断打通,一个个创新平台不断建设,一批批人才前来创新创业……今年惠州市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短板,计划“3+7”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50亿元以上,其中7个千亿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亿元以上。
当前,惠州正在建立以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亩均投资为核心指标的“以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着力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打造“万亩千亿”级大平台,使园区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同时培育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投向工业园区,惠州将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保障工业项目。按照“三个优先”(“3+7”园区优先、工业项目优先、供地后三个月内动工优先)的原则,实行精准化、差异化配置用地,真正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惠州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3+7”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万亿元。其中,三个国家级园区工业总产值合计超过万亿元、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超过5000亿元。
“工业园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惠州打造“3+7”工业园区,符合“万亩千亿”对质和量的要求。独特的县域经济特色也让惠州发展“一县一园”优势明显。
在林江看来,“万亩”指的是量,“千亿”指的是质。惠州的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量级较大,技术水平先进,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而7个县区产业园,覆盖面广、承载力强。
“万亩千亿,就是要打造高能级的平台,县是最终的载体。”林江强调,县域是中国制造业基础环节以及原料供应的主要集聚地。相比于区,县在土地、产业、园区规划方面的自主空间更大。
“制造业本身就是惠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林江表示,与部分不设县的城市相比,惠州是拥有县域经济特色的城市,例如惠东县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等。这是惠州打造“一县一园”的优势。
林江建议,“万亩”和“千亿”都是孵化和培育项目的平台,平台可以是虚拟的,更重要的是打造实体,否则产业不能落地。各大产业园区要谋求协同发展,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思考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做好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