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抓住《南沙方案》深入实施契机,增强大湾区全球人才吸引力 全球速读

发布时间:2023-06-15 09:43:15 来源:大洋网

6月14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发布迎来一周年,南沙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宏伟蓝图,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变成现实。

近日,广州日报采访团队赴香港独家专访了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他畅谈在《南沙方案》落实过程中,香港将如何通过南沙这一重要的粤港澳合作平台,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国基透露,不久前,广东省和香港特区政府就加强粤港合作机制方面,设立了13个粤港合作专班,其中包括推动落实《南沙方案》这一合作领域,为的就是持续优化完善双方合作机制,推动一系列重点合作项目谋划及落地实施。从积极开展港澳OTC药品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到挂牌穗港澳跨区域协作工作室,在新的合作机制下,以实施“湾区通”为抓手,穗港正围绕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规则衔接,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接受广州日报专访。

全力“拼经济”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的必然选择

“拼经济”,成为疫情之后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

在陈国基看来,香港要全力“拼经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必然选择。“以前,特区政府较少主动参与投资,现在我们会选择一些有前途、对香港发展有好处的企业进行投资,并主动积极到内地乃至世界各地招揽企业和人才,这是一个新做法。”

这个新做法,恰恰是香港与内地城市加强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

陈国基说,香港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香港发展一定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此,特区政府去年底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从策略、宏观角度推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工作,包括全力打通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积极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自内地与香港在今年年初恢复全面通关之后,2023年一季度的通关人次已达44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达到2022年全年的十倍以上。今年4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更率领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到大湾区多个内地城市进行职务访问,陈国基担任副团长。“感觉内地城市变化很大,有很多地方值得香港学习,所以我们通过设立一系列专班,希望从金融、旅游、物流等方面加强彼此合作。”陈国基认为,设立专班的重要目标就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特首经常说一个比喻:与其要将一个单一城市训练成为又跑得快、又跑得远、又跳得高的一支队伍,不如让一个已经跑得快的城市,加一个已经跑得远的城市,然后再加一个已经跳得高的城市,大家一起组成一队又跑得快、又跑得远、又跳得高的组合城市群。”

4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访穗,图为访问团在海珠区考察沥滘净水厂。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他介绍,这13个粤港合作专班,涵盖防疫通关、北部都会区、《南沙方案》、创新及科技、金融、商贸、青年就业创业实习、推进法律及争议解决,以及航运及物流等重点合作范畴。港方各专班由专责的司长或局长牵头相关工作。以推进《南沙方案》的落地为例,据悉,穗港正通过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合作,以实施“湾区通”为抓手,围绕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穗港澳三地交流合作。如积极开展港澳OTC药品跨境电商进口试点,挂牌穗港澳跨区域协作工作室推动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地落实,支持建成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2家,吸引港澳创业项目1408个,产生专利1401件,引进培育估值过亿的创业企业43家,并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

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穗港合作要增强认同感

盼《广州日报》成为连接两地的桥梁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要有所准备,比如年轻人,要懂得内地的文化、生活习惯、法律制度,所以我们鼓励香港年轻人多去内地,最好是工作或读书。不仅仅简单去几天旅游,或是去广州吃个饭就回来,这样还未能充分感受得到。”陈国基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特区政府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内地发展的香港企业聘请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特区政府会按每名受聘毕业生向企业发放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目的是鼓励和支持香港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

这样的鼓励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陈国基说,自特区政府去年年底推行一系列“抢人才”的新措施以来,头五个月左右已迎来约8.4万名申请者。特区政府有信心,今年能够达到输入至少3.5万名留港至少12个月的人才此一绩效指标。“我们希望多一些内地朋友来香港,香港人多回内地,交流之后大家都熟悉了,一起为国家作出贡献。”他认为,在加深相互了解下,会潜移默化地让更多香港年轻人认识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国家的成就,更加爱国爱港。除此之外,他还希望在文化、艺术等领域能够与内地城市深入交流。“我们正全力把香港打造成盛事之都,希望多一些内地的文艺院团、体育团队等来香港。让大家感受到,香港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除了在经济上有吸引力以外,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

谈及穗港合作,陈国基坦言,两座城市的深度合作既要优势互补,也要增强认同感。在他看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香港交易所入股广州期货交易所,都是很好的合作共赢实例。

他还点赞广州日报在穗港合作中做出的贡献。“《广州日报》是一座很重要的桥梁。通过成立广州日报香港记者站、通过你们的报道,增进了香港和广州老百姓的互相理解。我们也很期盼《广州日报》能在香港发扬光大,多多报道香港的各方面,尤其是跟内地有关的政策,让内地朋友认识香港。”

陈国基接受广州日报专访。

南沙开发开放人才是关键

分享香港“高才通计划”经验

随着《南沙方案》落地落实,当前的南沙,迎来了大发展大开放。陈国基认为,国家很重视南沙发展,从香港的角度看,他希望香港进一步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推动世界各地更多人才来到湾区发展,共同推进湾区高质量建设。

南沙创享湾一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南沙的发展建设需要进一步聚集人才,如何增强大湾区对于全球人才的吸引力?陈国基分享了香港新设“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计划”)的经验。他说,“高才通计划”的特点,就是只要属全球百强大学的毕业生或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才,无须已在港觅得工作也可提出申请,获批后可得到通行证以来港发展。“这个通行证为期两年,你可以来港从事任何工作,又可自由探索发展机遇。人在香港,总比在外地找香港的工作更易。”

为什么这两年这么重要?陈国基解释,最重要的是让人才“试一试”。他说,申请了“高才通计划”的人才,就算并未受聘,也可先来香港感受这里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阅历是最重要的。

陈国基说, “高才通计划”自去年年底推出以来,深受各地人才欢迎,头五个月已收到约3.2万名人士申请。“就以这计划的经验来看,多给予人才一些弹性,对于推动他们前来落户发展,是颇具吸引力的。我期望大湾区各城市继续贯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携手促进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共建大湾区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为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国基接受广州日报专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申卉、曾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除署名外)

海报设计/龙成柳

上一篇:泰国环境卫士向海洋垃圾“宣战”-环球速看料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