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仄起平收有哪些古诗 七言律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7-08 14:34:36 来源:抄写作文网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仄起平收有哪些古诗 七言律诗有哪些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古诗中的平仄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问题描述:语音是发展的,当我们诵读古诗词时,怎样区别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档嫌声?解析:古诗规则——平仄规则平 仄 规 则【简介】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行旁手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规则】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五绝】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启型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夜宿山寺 (李白)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七绝】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夜读范至能……(陆游)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苏台揽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绝句四首(其三)(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五律】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酬乐天扬州(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

律诗的平仄格律有哪些?

(1)平仄脚


(相关资料图)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亩哗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扩展资料:

四声与平仄:

四声,是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裤耐兆调。声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其中,高低和升降是主要因素。

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平声就是诗歌中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就是诗歌中的仄声,按照字义,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现代普通语里,已经没有入声了,在一些方言里,还保留得有入声和古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用粤语读古诗特别好听,很多我们现在读起来不押韵的诗用粤语读起来就押韵了,因为粤语保留了很多入声字,粤语也跟古代汉语比较接近。

现在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合起来,就是古代的平声,上声跟去声跟古代语里的上声去声是一样的。古代汉语的声在普通话里被划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所以现代汉语的平仄为: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胡租去声。

“古诗七绝”有哪些格局?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好闹手弯丛绝句。格律分类绝句:四联四句。(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正格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偏格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四种基本句式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首句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首句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基本句式举例(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苏轼《赠刘景文》(四支韵)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李商隐《夜雨寄北》(友嫌四支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牧《山行》(六麻韵)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四)(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言律诗有哪些

1、《静枝明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释义: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生起紫色的烟霞,远远望着,瀑布好像白色的绢绸般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落而下的瀑布像是长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这是银河猛知告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4、《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猛贺

白话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5、《游子吟》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话释义: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积极向上的七言律诗有哪些?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做闹粗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为“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

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弯迟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五代时期七言律诗乏善可陈。宋代七律创作延续了杜甫和中晚唐诗人的创新努力并在“江西诗派”手中逐渐定型,走出了一条以理趣见长、以议论为诗的新路子,佳作不少。元明清以下,七言律诗逐渐衰落。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纯镇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标签:

上一篇:铁血猎手特效(铁血猎手奈德丽视频)

下一篇:最后一页